0716-6238100 554259928

微电影 微时代2014-05-20

  微电影(Micro film),即微型电影,又称微影。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、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、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“微(超短)时”(30秒-300秒)放映、“微(超短)周期制作(1-7天或数周)”和“微(超小)规模投资(几千-数千/万元每部)”的视频(“类”电影)短片,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、时尚潮流、公益教育、商业定制等主题,可以单独成篇,也可系列成剧。

——百度知道
 
  在这个微时代里,微电影到底有多红?看看这些名字 姜文、吴宇森、周迅、徐峥、姜武、黄渤 、陈小春、莫文蔚、吴彦祖 一众大红大紫的明星都加入到微电影的创作中,除了能满足自己的表演欲和创作欲外,众商家的投资还为微电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。而除了明星外,许多草根也加入到微电影的拍摄大军里,从明星到草根,从商业到艺术,微电影无处不在无所不能,谁敢否认微电影的时代真的是来临了?
 
  其实微电影源于2006年,那时候草根们自娱自乐拍摄的短剧开始在网络风靡。在北京一家网站的视频制作副总监李勤的描述中,“北漂”、“文艺”、“新潮”等等来自民间的专业或准专业的团体、个人是当时网络短剧创作的主力军。
 
  80后李勤也曾自掏腰包拍了一部网络短剧《爱巢》,片长8分钟,一天半的拍摄时间,投资7000元,1000元购买网络小说的版权,其他是支付给电影学院学生演员的报酬。“短片里有不少穿帮镜头,”李勤笑着说,“不过反响还不错。”
 
  早期的微电影有强烈的草根气息,更多属于自娱自乐。直到筷子兄弟的“11度青春”之《老男孩》成为网络点击热点,微电影的概念才被引入网络视频市场。这种微时、微周期制作、微规模投资的三“微”特性让网络短剧成为草根电影人践行电影理念的有效途径。视频网站的存在则为网络短剧提供播放平台,也为这批新锐导演提供成长空间。
同时,网络短剧也契合当下人们快餐式、碎片化的消费诉求,因而得以在网上迅速流传。2009年,国内微博兴起,网络短剧开始在微博上被广泛分享。一系列“微”字打头的概念横空出世,微电影的概念被首次提出。 ——网易娱乐
 
松果观点: 从微博兴起,到“微字辈”的一荣俱荣,这一产业链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影视行业的速度。随着智能化手机的诞生、3G网络的迅猛发展,使得老百姓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起来。科技在进步、时代在交替,“微电影”的诞生,是这个信息化脚步越来越快的时代必然的产物。
 
  广电总局一次次的禁令、限制,已经使传统媒体的大洗牌提前到来。广告时间减少、资源更加抢手、广告主更加贵族化。这些因素不断在催生新兴媒体的发展,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。我们如何才能不被淘汰?创新,才是接下来思美在这个大环境中站稳脚跟的关键。那么,让我们从“微电影”开始,加入“微字辈”吧,因为“微时代”已经来临!